找到相关内容712篇,用时5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论《》的无我思想

    大梵王,忽然而有,无作我者。……我先至此,独一无侣……为人父母,先有是一,后有我等(众生)……(《长》15,《大正藏》第一卷69页)  2、我执的表现形式  我执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,但大体...第二卷34页)  阿难!夫计我者,齐几名我见?名色与受,俱计以为我。有人言:“受非我,我是受”。或有言:“受非我,我非受,受法是我。”或有言:“受非我,我非受,受法非我,但爱是我。”(《长》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650619.html
  • 阿达磨的发达

    优波提舍是十二分教之一,例如《.根本分别品》等,即属此类。它的内容,或为释尊以义解释佛陀自己所说的教法(可知论藏也有佛陀亲说的成分);或由佛陀标出纲要而使大弟子们,为之作释的;或有佛世诸弟子间...被置於经的名位。从内容看,例如被摄於《长部》(《长》)的《众集经》,被摄於《中部》(《》)的〈磨诃吠陀罗斯他〉、〈俱拉越陀罗斯他〉等,乃是其最显着的。 (二)之解释的时期:此在担负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1351533.html
  • 回顾“八敬法”

    之,顶戴头上。如是,大德,我受如是八敬法,尽形寿不违犯。”(《巴利律》-〈小品〉〈比丘尼犍度〉;参考《》第116〈瞿昙弥经〉大正1.606) 摩诃波阇波就出家受具足作比丘尼。  女人出家会有...敬法。  《》〈瞿昙弥经〉甚至记载:佛陀训示阿难说,若女人不于正法律出家(当比丘尼),诸梵志(婆罗门)、居士(在家人),一样会“当以衣布地而作是说:精进沙门(沙门意译:息止、息恶、勤息)可于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152583.html
  • 佛法的价值观(一)──活在当下:《阿难说

    意谓夜夜(日日)全然如是贤善生活之人。”(《佛光大藏经?藏?》 第一四八三页) 在《,以“跋地罗帝偈”为主题的,共有三部:《温泉林天经》(一六五),《释禅室...佛法的价值观(一)──活在当下:《阿难说》(一)经文大意: 有一次,佛陀游化到舍卫国,住在胜林给孤独园。有一晚,尊者难为聚集在讲堂的比丘,说跋地罗帝偈,及其含义。佛陀听说了这件事,就当面询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2153548.html
  • 《四》的佛学价值

    》为小,《涅槃》等大乘称“方等”。后来专指小乘,在大藏经属于小乘部。   二、《四》的传授   《四》结集之后,文字内容得到统一,但仍以师弟口传的形式流传,并没有记载下来...全译《四》的要求应运而起。此后六十年间,《四》陆续译出。   《》翻译最早,前秦建元二十年(384),在道安主持下,由兜勒(吐火罗)沙门昙摩难提诵出,竺佛念译成汉文,慧嵩笔受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5154463.html
  • 题解

    『别译杂阿』十六卷三六四为饮光部诵本~见同书页六九六。  汉译『』六十卷二二二为说一切有部诵本~见同书页九五。  汉译『长』二十二卷三O为法藏部诵本~见同书页九六。  汉译『增...的「记说」。集「修多罗」、「祇夜」、「记说」构成现存的『杂阿』,又称为『相应』。  (1)『瑜伽师地论』卷八五(大正三O 七七二下)。  *◎(2)同书卷三(大正三O *二九四上,◎七七二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1159551.html
  • 宗教情操

    : “是故说:若见因缘法,则为能见佛,见苦集灭道”。 ‘佛藏经’引经说:“若人见法,是为见我(佛)”。见缘起就能见法,见法就是见佛,是引经的。  现存的‘’说:“见缘起便见法,若见法便见缘起”;‘中论’所引的,可能是别部所诵的‘’说。  释迦佛,七佛,都是观缘起pratitya-samutpada而成佛的,那末佛弟子如能观缘起而证入,不是与佛同证,而见佛之所以为佛吗...

    李绍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4862393.html
  • 从阿罗汉不堪忍病苦谈──得现法乐住的身心状态

    生活却好像不完全如此,例如:在记载著,有   三位尊者因为病苦之因,令色身无法忍受而生厌世之念;律藏也有比丘   因为患病经久不能痊愈,而请看病比丘杀他之例。从这些例子透露出一   个讯息...杂阿》卷 47 及《增一》卷 49 所记载的三个案例   ,可以归纳出下列几点共同性:     1. 三位比丘都是因为身体长期病痛,而想要执刀自杀。他们不仅久   病在床,甚至卧在大小便上,...

    释见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2068635.html
  • 原始佛教、泰利士与伯阳父的哲学精神之比较

    相反,原始佛教低于伯阳父,怕阳父低于泰利士。  佛陀的理论是以人生解脱为核心的,并把它视为至上、唯一有价值的问题。这一点在“箭喻”里有极其明白的表述,《》卷六十《箭喻经》记载说,佛陀告诉诸比丘,...,故佛陀十分强调的是菩萨如来这些宗教人物的神威,所以,在《长,佛陀在其第一种“因缘”后继续解释说:“复次,阿难!有时得道比丘比丘尼及大神尊天.观水性多,观地性少+欲自试力则普地动,是为二也。...

    郜林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1971276.html
  • 佛教缘意识的概念与范围界定

    。 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缘起论,佛教经论和各个宗派,都以“缘起”说作为世界观和宗教实践的理论基础。《》卷四十七:“此有则彼有,此无则彼无,此生则彼生,此灭则彼灭”。以此解释世界、社会、人生以及...和存在的看法,被视作佛教徒三皈依的中心“法宝”的同义语,故有“若见缘起即见法,若见法即见缘起”。缘起理论的基本内容,可以《“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;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”来概括。盖佛陀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4374414.html